当前位置:顶点小说 > 历史军事 >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大全集 > 第24课 你对了,整个世界都对了

第24课 你对了,整个世界都对了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167.观察你周围的朋友,你就能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

    在成年人的世界中,流传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定律:你周围6个人的价值的平均水平,就是你的价值。这个规则说明的是,身边的朋友对我们而言,就是衡量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——你周围的朋友优秀,可想而知你也是不错的,你周围的朋友毫无理想和追求,那你可能在放纵自己。

    谁都不是单独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。在生活中,我们难免会形成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,比如父子关系、师生关系、朋友关系、同事关系等,这些关系的背后,就是在说明我们的人生是和怎样的人度过的。亲人父母不能选择,但我们的朋友却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。选择朋友的眼光,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标准。

    但是,不要因为朋友异乎寻常重要,我们就不交朋友了,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己的能力强、个性独特的人,认为自己是不需要拥有朋友的。其实这样的想法非常危险,社会的法则就是:“只依靠个人的力量取得成功的人,一定会付出超乎常人的代价。”

    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,如果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利用在你的身上,那么你的力量将是无穷的。可是,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,他们紧紧地锁住自己,为的是能够全神贯注地拼搏。可是,他们不知道,当你集中了精神只守着自己的那一小块田地的时候,你已经失去了由人脉构建起来的更为广阔的沃土。

    个人大部分的成就总是蒙他人之赐、借他人之力的结果,保持周围人的高水平,就是保持自己的高水平。

    荀子说:“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至千里。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”荀子有“君子性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”的东方智慧,牛顿也有“踩在巨人肩膀上”的西方智慧。

    而朋友,就是我们最需要借鉴和依靠的“他人”。“利用”并不是完全丑恶的,它来源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各取所需的关系。一个人无论在事业、爱情还是生活等各个方面,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。借朋友之力,正是一个人高明的地方。在自然界也是如此,动物们相互利用,以有利于捕猎、取暖和生殖。兽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间的关系,以及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秩序和习惯,以尽情享受:可以吃得最多、最好,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轻的雌性,等等。而落单的动物,被淘汰者居多,无论其多么凶猛强悍,如老虎、狮子、独狼等。群居动物则容易繁衍和生存,如蚂蚁、蜜蜂、家鸡等,因为它们相互借助了对方的力量,哪怕是极微弱的力量。

    古时乱世之中,刘关张邂逅相遇,桃园结义,成就了千古美谈,也奠定了西蜀国的根基。以后三分天下,刘备始为皇帝,关张也成开国元勋、西蜀重臣。回头看看,刘关张结义之时,三人均是草民。刘备虽是汉室皇亲,却落得流浪街市、贩席为生。张飞只是一个屠夫,粗人。关羽杀人在逃,无处立身。三人结义后,彼此借势,相得益彰。董卓之乱时,吕布为枭雄。刘关张大战吕布,却只打成平手,可见吕布何等英雄。但吕布匹夫无助,枉自豪勇,最终为曹操所杀。而刘关张却在三国中彼此相仗,日益得势,最终立国树勋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朋友之间相互借力而得势的典型例子。除此之外,西汉的刘邦也是一个善借他人之力的人。

    刘邦出身低微,学无所长,文不能著书立说,武不能挥刀舞枪,但刘邦生性豪爽,善用他人,胆识过人。早年穷困时,他身无分文,却敢独座上宾。押送囚徒时,居然敢私违王法,纵囚逃散。以后斩白蛇起义,云集四方豪杰,各种背景的人都为他所用。如韩信、彭越、英布,这些威震天下的英雄,原先都是他的死敌项羽手下的人。他们在楚汉战争中劳苦功高,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。

    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就自己的帝王之业,离不开周围的兄弟。帝王将相尚且需要借他人之力,平民百姓就更离不开朋友了。高质量的朋友,意味着你将得到高质量的帮助。

    当你看到这里,发现自己并没有几个优质朋友的时候,先不要忙着去给你的朋友找缺点,也许是我们自己在选择的时候迷失了方向,交友不慎,重要的责任还在交友者自己没有坚持原则。虽然我们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,但能与最优秀的三个人一起走路,岂不更好?

    168.所有的问题只有一个根源——内心

    如果你的生活总是充满令人失望的事情,如果你每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,如果你周围的人不能对你以笑脸相迎,如果你付出的真心没有得到理解和回应,这不是别人的问题,而是你自己的问题。因为,我们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从内心中找到根源。

    最简单的例子是,一个人周围的朋友很糟糕,那说明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也没有什么美好的标准,不然他是无法忍受放任自流的生活的;同样,如果你的状态一直不好,你一直以为是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中的哪一点出了问题,那也一定是你的内心出了问题,你没有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良好契机;如果你周围的人总是针对你,你的进步没有得到肯定,你想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,通常的情况是你很难重新开始,因为你心里面的问题还在。

    内心就是这样重要,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档次。

    很多人希望从名人的身上找到能够复制的成功,为此,创业家比尔·盖茨毫不吝啬地给出了他自己的“人生公式”:财富=正确的想法+足够的时间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生秘诀让每一个希望得到成功指引的人都觉得莫名其妙。人们可能会想:成功应该靠的是机遇、运气、智慧或者还有其他更加神圣的因素。怎么可能单单凭借想法和时间就能够获得成功呢?

    美国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用他的观点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,他说:“即使是把我现在所有的财产都拿走,把我脱个精光放在沙漠里,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和一只经过沙漠的商队,我也会很快再次成为百万富翁。”所以,真正能够指引人们生活的,不是现在的财富和经验,而是你面对生活的想法。

    正如在西方人当中一直流行那句话: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资源不是在南极洲或者非洲沙漠,而是在你的帽子下面。洛克菲勒就是凭借他脑子当中的“想法”,经过了几十年炉火纯青的历练,形成了开阔的思路和“想法”决定一切、想法能够改变一切的积极心态。只要有了想法,并且有了将想法付诸行动的意志,你就能够走向成功:没有机遇,你可以趁势制造机遇;没有财富,你可以寻找合作伙伴;没有人脉,努力之后也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网……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是依靠思路来做牵引的,没有一种成功不是由想法来塑造的。

    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,有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。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:

    当我年轻的时候,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,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当我成熟以后,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,我将目光缩短了些,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。

    当我进入暮年以后,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,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。但是,这也不可能。

    当我躺在床上,行将就木时,我突然意识到: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,然后作为一个榜样,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;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,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。

    然后,谁知道呢?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篇碑文时都感慨不已。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,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,觉得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。回到南非后,这个志向远大、原本赞同以暴抗暴来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,一下子改变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,他从改变自己、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,历经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。

    真的,要想撬起世界,它的最佳支点不是整个地球,不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也不是别人,而只能是自己的心灵。

    有人说,思维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。爱因斯坦也说:“人们解决世界的问题,依靠的是大脑和智慧。”所以,撬起世界的支点,不会是外在的环境,不会是你所拥有或者一直羡慕的财富,而是你的想法。

    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因为失败而伤心难过,也有一些人对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,但是外界环境总是阻挠他实现梦想的脚步。爱情不顺利,工作不理想,生活太平淡,年轻的激情找不到释放的出口,所以心理会觉得格外的郁闷。于是,很多人开始烦躁不安,夜不能眠,食不知味。巨大的精神压力让我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。

    可是,我们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会这样呢?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想法。你的生活不是由外在环境所决定的,而是占据你心灵习惯性的想法在决定着你的人生。所以,你要牢记思想家马克·奥瑞利斯所说过的:“人的一生是由他的想法来造就的。”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,成功自然就会在不远处招手。

    169.改变视角,世界就会大不相同

    在生活和学习中,当我们遇到障碍,经过了努力仍然没有进展的时候,就要想想是不是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。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,往往能将你带领到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。

    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,有一天,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。老先生牵着马去集市了,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,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,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,又把鹅换了母鸡,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。

    在每次交换中,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。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,遇上两个英国人。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,这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,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。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,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,两人于是和老头子一起回到家中。

    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,非常高兴,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。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,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。

    她嘴里不时地说着:“哦,我们有牛奶了。”

    “羊奶也同样好喝。”

    “哦,鹅毛多漂亮。”

    “哦,我们有鸡蛋吃了。”

    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,她同样不愠不恼,大声说:“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。”

    结果,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。

    老太婆总是能从不划算的交换中看到划算之处,就算他们最后没有得到一袋子金币,也能生活得很快乐。这就是变换思维的妙处。改变自己的想法,不仅能让自己失衡的心态回复到平衡,还能让你的人生多更多的机会接近成功。纳杰夫就是这样一个通过改变思考方式而成功的人。

    纳杰夫是美国一家肉类加工公司的执行经理。有一天,他像往常一样仔细地阅览当天的各种报纸,突然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发现了一条短讯,这条短讯披露墨西哥发现了怀疑是瘟疫的病例。纳杰夫认真阅读完这条信息后,认为这是一条对自己工作十分有用的信息。他想,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,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边境传染到美国,而这两个州又是美国肉食供应的主要基地。一旦发生瘟疫,肉价一定会猛涨。

    想到了这一切后,他赶快抓起电话,拨通了一位朋友家的电话,问他要不要到墨西哥去旅行。这位朋友被这突如其来的提议弄得莫名其妙,不知如何回答。于是,纳杰夫约这位朋友面谈。

    纳杰夫说服这位朋友替他到墨西哥去一趟,了解一下那里是否真的发生了瘟疫。结果证实那里确实发生了瘟疫。

    纳杰夫立即根据这个情报,给公司董事会和总经理写了一份紧急建议,并着手制订了一份计划:集中全部资金购买加州的肉牛和生猪,把它们及时送到美国东部。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会对纳杰夫的建议高度重视,立即召开了高层会议,听取纳杰夫的报告,并按照他的计划开始行动。两个月后,瘟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,美国政府下令,这几个州的一切食品都要从外地进货,当然也包括牲畜在内。

    于是,美国国内市场肉类奇缺,价格暴涨,纳杰夫的公司抓住这一机会,及时把囤积在东部的肉牛和生猪高价出售。结果,在短短的几个月内,公司便净赚了5000多万美元。而纳杰夫也因为及时捕捉到了这一信息,被公司奖励50万美元,并把他提拔为公司的副总经理。

    都说愚公移山的故事让人感动,但有个孩子说,愚公一家人为什么不搬到平原上去呢?这样他不用移走一块石头,就能实现家门前一马平川的愿望了,而且想看沙漠就搬到沙漠,想看黄河就搬到黄河边。这样的想法不无创意。

    如果有一天,你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最糟糕的环境中,或者已经实现了自己最大愿望感到茫然的时候,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角度,也许在你之前看来已经没有路的地方,又能延伸出一条新的道路来。

    170.明白自己想要的,然后初衷不改

    美国政治家亨利·克莱曾经说过:“遇到重要的事情,我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反应,但我每次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根本不会注意身外的世界。那一时刻,时间、环境、周围的人,我都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。”

    一位著名的金融家也有一句名言:“一个银行要想赢得巨大的成功,唯一的可能就是,雇一个做梦都想把银行经营好的人做总裁。”原来是枯燥无味、毫无乐趣的职业,一旦投入了热情,立刻会呈现出新的意义。

    被热忱驱动的年轻人,他感觉不到疲劳,心灵也会因之变得敏锐,可以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动人的美丽,这样,即使再乏味的学习、再艰难的挑战,都可以坚韧地承受下来。

    著名文学家狄更斯每次构思小说情节时,几乎都寝食不安,他的心完全被他的故事所萦绕、所占据,这种情形一直要持续到他把故事都写在纸上才算结束。为了描写一个场景,他曾经一个月闭门不出;最后再来到户外时,他看起来形容憔悴,简直像一个重病人一样。

    无独有偶,音乐神童莫扎特也是一个满是热忱的人。

    有一个年龄只有12岁的小男孩钢琴弹得非常熟练。一次,他问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:“先生,我想自己写曲子,该怎么开始呢?”

    莫扎特说道:“哦,孩子,你还应该再等一等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你作曲的时候比我现在的年龄还小啊?”小孩不甘心地继续问。

    “是啊,”莫扎特回答说,“可我从来不问这类问题。你一旦到了那种境界,自然而然就会写出东西来的。”

    莫扎特的回答多么直接——如果你连自己的理想都不确定,连自己何时能达到满意的水平都没有任何的自信,那你无疑是一个不坚定的人。因为,坚定的理想守护者,从来不会向别人询问自己何时能得偿所愿,他们在付出的过程中,就一直明白总有一天他会让自己满意的。

    有人认为“成功”、“潜能”这些充满诱惑力的字眼都是属于那些资质好的人,但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将来可以成就大器的潜质,不仅那些反应敏捷、聪明伶俐的孩子是这样,那些相对木讷甚至看起来有些愚钝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潜质。他们一旦产生了热忱,凭借这种热忱的力量,原先人们在他们身上看到的“愚钝”也会慢慢消失。

    并不是热忱这种东西很难产生,只是有人只能维持三分钟热情,一旦热情消退,又回到了原始状态——迷惘、无助。这样的结果就是前功尽弃,就像一个挖井人到处挖坑,最后一眼井也没有挖深,努力了也没有任何的结果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力量,当你醉心于一样事物的时候,你能清楚地感受到热忱带给你的强大力量,而恒心、坚持能让这样的力量持续下来,最终变成你走向辉煌的一个强大助手。

    对生命刚刚舒展开来的年轻人而言,可能有很多个机会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,可能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强大的好奇心,但你要知道,大学问家都是慢慢积累而成的,人生的成就也是如此。如果你今天想当一名飞行员,明天又想做一名地质学家,后天还想去考古探险,可能你每时每刻都热情极了,但等到别人已经学有所成的时候,你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是一知半解。想要从头再来,却没有勇气了。

    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坚持,明白人生需要坚持的时候你已经不再年轻,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。所以,当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,就一定要坚持下来,初衷不改。

    171.能够打败你的,只有自己

    有个小男孩一直很胆小,于是爸爸送他去一个勇者训练营接受训练。

    20天后,爸爸来学校,要求看看老师究竟有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更强大,老师答应了。在一个拳击台上,儿子与一个拳击手进行了比赛,父亲满怀期待地等在一旁。

    结果,奇迹没有发生。儿子一次一次被打倒,他到最后甚至都爬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“看看你都教了些什么!你们学校应该被取消!”爸爸生气地说。

    “我为你感到遗憾,同时也为你的儿子感到骄傲。你只看到他一次一次被打倒,而我却看到他一次一次站起来继续比赛。”

    老师的话让爸爸愣住了。的确,儿子那种面对强大的对手毫不怯懦的底气,那种被打败了还继续战斗的勇气,不正是勇者的表现吗?在人生的竞技台上,只有人被征服,却不会有人被完全打败,只要他还有斗争的心,他就一直不会失败。真正能打败你的,只有自己。

    人的一生中总会面对或多或少的失败,也许任何一次失败,都会让你怀疑自己、动摇理想,甚至放弃未来成功的可能,而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别人打倒了你而是你自己打败了自己。一个人只要永不言败地追求自己的梦想,他的梦想就终能实现。或许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,但若每个人都为了心中的目标永不言败地奋斗,他必然能取得自身价值意义上的成功。

    而想要战胜自己,往往比战胜别人更困难,所以你需要更多的勇气。人总是习惯于给自己找借口,当你试图为自己辩解时,不要忘了,自己的心最难骗过。没有人愿意活在自己设下的陷阱中,那么从现在起,停止对自己说“我放弃”,因为一旦自己放弃自己,别人就会放弃你。

    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,只有你能改变自己,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你,也只有自己才会打败自己。成功人士的显著标志,在于他的心态。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,乐观面对人生,乐于接受工作上的挑战并积极应付各种麻烦,那他就成功了一半。

    同样一件事情,可能是“好事”也可能是“坏事”,既可以是“幸运”也可以是“倒霉”。到底如何看待,一般都取决于个人怎么想、同什么相比而言,而不在于实际发生的事情本身。

    行为心理学研究证明,当你产生一种信念或心态后,通常会把它付诸行动,行动本身又会加强并助长这种信念。因此,你对事情抱什么样的观念,就会给你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举止涂上什么样的颜色。换句话说,你心目中的现实是好是坏,都是由你自己设计和建造出来的。如果你认定了事情在变得糟糕,你就有可能不知不觉中给自己营造出不愉快的环境。因为一旦你觉得厄运即将临头,你就会举止失当,使预言真的应验;反之,如果你很乐观,言谈都表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,你自然会产生积极的想法。当你讲的话同你的乐观精神合拍共鸣,你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行动也变得积极起来。

    如果你相信今天会过得很好,而且明天会过得更好,你就会往好处去做,尽力地把日子过好。工作中也是这样,如果你有一个信念,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,这时你会觉得在工作中很有信心。你常常这样想,并落实到行动中,想方设法去做好工作,信心就会更强;反之,如果你看不到希望,总觉得未来没什么好期待的,人生就这样了,那就难免陷入颓废消沉的状态,这样的人工作和生活就很难有起色。

    很早以前的美洲大陆上,曾经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赶,逃到了某个地方。此时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,逃难过程中食物消耗完了,而且无法补充。由于情况危急,部落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,酋长决定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来谈话。他说:“有些事我必须告知大家,我们的处境看起来很不妙,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,也有一个坏消息。”族人中间立刻起了一阵骚动。酋长说:“首先我要告诉你们坏消息。”所有的人都紧张地站着,神色惶恐地等待着。他说:“除了水牛的饲料以外,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吃了。”听他这样说,大家立刻乱成一团,发出“可怕啊”、“我们可怎么办”的声音。这时候,有一个勇敢的人发问了:“那么,您说的好消息又是什么呢?”酋长回答:“那就是我们还存有很多的水牛饲料。”

    同样是活着,有些人活得有声有色、精彩出众,每天都开开心心;有些人则总是牢骚满腹,脸上很难露出笑容,总觉得生活亏欠了他。活着,快乐是一天,不快乐也是一天。聪明的你,要如何选择呢?

    每个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候,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受挫,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,进而形成一种压力。

    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,应该保持头脑清醒,勇敢面对现实,不要逃避。冷静地分析整个事件的过程,分析一下是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,还是由于外来因素而引起的呢,或者是两者皆有呢?假如是自身因素的话,那么自己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,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?以后应该怎样做,才能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。事情已经发生了,不要急于去追究责任或是责怪自己,而应该想想事情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。要是有的话,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损失或伤痛减到最低。应该怎样做自己才会感觉舒服一点。

    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,请记住一句话——没有永远的困难,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,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。困难与人生相比,它只不过是一种颜料,一种为人生增添色彩的颜料而已。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,不要逃避问题或是借酒消愁,有道是“借酒消愁,愁更愁”。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,那么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你。

    172.选择,先给自己一双慧眼

    “答案怎么是这个!太奇怪了!”

    “都怪我自己!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才是最正确的呢?”

    “你看你看!我就说你当时就不能选这个,现在后悔了吧?”

    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会,在做题目时明明自己小心了再小心,可是答案最后还是选错了,尤其是在做逻辑分析题时,正确的概率就更小了。其实这是因为题目具有一定的隐藏性,答案就像和你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,你要给自己一双慧眼,能够敏锐地洞察,否则那个神秘的答案终究不肯出现。

    或者是在旅行时,为了找一条风景更优美的路,在看起来幽静美丽的林荫道与一条杂草丛生的路之间,往往很多人容易选择前者,而后者却很可能在百步之后便会发现是风光无限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答案往往具有隐藏性,这就需要每个人都睁大慧眼,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。在非洲的草原上,一只狼气喘吁吁地跑着,三个昼夜的躲藏和奔跑已经让它随时有倒下的可能了。它的汗水流下来,一滴一滴地掉在身下肥沃的土地上,滋润着绿油油的小草。它的舌头向外伸着,它的腿像灌满了铅,饥饿、疲劳牢牢地抓住了它,但它偶尔回头时那坚定的眼神似乎在告诉那个穷追不舍的狩猎者:我不会放弃最后一丝希望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经常狩猎的富翁,虽然惊叹于狼的坚韧,但他依然紧紧地跟着这只疲惫的狼。

    狼愈来愈慢,最后被追到了一个类似于“丁”字形的岔道上,此时,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,他也端着一把枪,狼夹在中间。富翁以为这只狼会选择岔道,谁知这只狼并没有这么做,而是出人意料地迎着向导的枪口冲过去。狼在夺路时被捕获,它的臀部中了弹。

    这让富翁十分费解: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,它冲向向导是准备夺路而逃?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?

    面对富翁的迷惑,向导说:“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,它们知道只有夺路成功才能有生的希望,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是死路一条,因为那条看似平坦的路上必有陷阱,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这不由得让富翁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坐在草地上,回想历次的狩猎,富翁第一次感到如此触动。过去,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——斑马、小牛、羚羊甚至狮子,这些猎物大多被当做美餐,然而只有这只狼却让他产生了“让它继续活着”的念头。

    就在向导要剥下狼皮的那一瞬,富翁制止了向导。他问:“你认为这只狼还能活吗?”向导点点头。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,让停泊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,他想救活这只狼。

    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,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。

    据说,那只狼最后被救治成功,如今在纳米比亚埃托沙森林公园里生活,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富翁提供,因为富翁感激它告诉他这么一个道理:在这个相互竞争的社会,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。

    所以,在选择之前,一定要给自己一双慧眼去正确地选择。这也是给每一个人的警醒和启发。

    173.让你的行为永远保持公正

    公平是一种交易理论,也是利益外表的一种粉饰。同时,公平放在人的身上,则被成功学研究者认定为人的一种优势。具备公平这种优势的人,可以对各种事物一视同仁,能够做到公正严明、做事稳妥,大多比较容易受到他人的信赖。

    君主为了维护其统治和主导地位,他必须具备公平美德。事实上,在现代社会,公平公正的生活、处世态度也是人们应该普遍具备的,不管对人对己、对事对物,因为它有助于人际交往,并符合共同发展、互惠互利的原则。

    心理学研究证实,竞争意识是人们的正常态度,特别是那些企业家和有成就者,他们的竞争意识远比一般人强烈,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游戏时,他们都热衷于竞争。但是,凡胆大包天的竞争者,在施展浑身解数时,最希望的还是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当中。因为耍手段远没有公平竞技来得刺激,并且更容易让他们获得不朽的名誉。

    汤姆·莫纳汉便是一位这样的竞争者。莫纳汉是全美第二大比萨饼连锁集团创始人。1989年,莫纳汉曾打算出售多米诺比萨饼公司,退休从事慈善事业并过悠闲的生活。当无人愿意购买他的公司,他不得不重新埋头经营企业时,他声称“重新参加比萨饼大战”。

    汤姆·莫纳汉喜欢竞争,但他强调必须是公平的竞争。他说:“生活和工作的真正要旨是参与超越他人的长期战斗……可在我看来,除非你严格地按照规则行事,否则,即使在企业经营上获得成就也毫无意义。”莫纳汉不赞同在政治斗争上要不择手段的观点。他认为,这不是基督徒的行事方式。

    公平是美德,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净化之水;公平是人人都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,能够让人在恒定的环境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。在这种环境中,每个人对自己的期待都是可预期的,对自己的成就都是可估量的,他不会因此气馁,也不会因此骄傲,因为他已尽其所能。

    自然对人类是持公平态度的,是人类将自己的天平弄得不再平稳。当我们懂得如何操控自己的天平时,我们的美德、运气、荣耀和成就都会接踵而来。

    美国某著名企业的一名出色运营经理本·弗莱德在谈起自己的成功管理经验时说:“我的座右铭是论功行赏,当我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由我的助手想出的点子,我会立刻将功劳归于他。因为我的上司就是这样对我,所以我认为这样做才公平和正确。”一直以来,弗莱德的团队风气都延续着这种公平的精神。

    在这个世界上,不排除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存在,有平等在就有不平等的出现,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,所以我们只有尽量端正自己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。名誉、成就虽然不会因我们变得公平就可以得来,但是如果我们总是事事偏颇,希望凭借背景和势力来成事,我们就不会得到美誉,在那些帮助我们的人眼中,我们仍旧是失败的人。因为当我们不公平地对待他人时,那些有能力助我们一臂之力的人也会藐视我们。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